文財神與武財神

2011020810:00
財神應為人間最受歡迎的神,在臺灣很少有獨立的財神廟,但 卻普遍奉祀財神,尤其是商家,過去正月十五日時,並且有「撞玄 壇爺」的俗行,玄壇即是財神之一的武財神。「撞」的時候是四個 赤膊壯漢扛著兩根木槓,再把財神連神帶椅縛在木槓上,然後鳴鑼 遊行,搖搖擺擺地挨家挨戶去「撞」,這時各商家一見財神光臨, 一定要大放鞭炮,有時一放可以放上好幾個小時,而那四個壯漢也 必須表現絕大的勇氣,爆竹連頭夾面的轟來,要毫無懼色,始可在 鞭炮放完之後領賞。

而財神在民間的信仰中,又有文財神和武財神之分:


(一)文財神

在民間年畫中的文財神造型是白面長鬚,頭戴宰相紗帽,手捧 如意,身上紅袍玉帶、足蹬元寶。祂的來歷大約是道教三官之一的 賜福天官,因為洪範五福:「一曰壽、二曰富」,富了自然有財, 所以北方的年畫中財神畫像常題有「增福財神」字樣,而臺灣的「 撞玄壇爺」亦在正月十五日,因為上元是天官的誕辰。如要嚴格區別 天官神與文財神的話:天官神態慈祥,笑容滿面;而文財神面目嚴 肅,臉龐清瘦,據說這就是比干。

比干是殷紂王的叔父,為人忠耿正直,見紂王荒淫失政,暴虐 無道,十分著急,常常直言勸諫,但《史記‧殷本紀》記載,紂王 非但不聽,並且當場將比干剖膛挖心。比干是我國上古時期最有名 的大忠臣,後代世俗將其奉為財神,是因他心地純正,率直無私。 民間流傳著:比干怒視紂王,自己將心摘下扔於地上,走出王宮來 到民間,廣散財寶。他雖沒了心,但因吃了姜子牙送的靈丹妙藥, 並不曾死去,正因沒了心,於是辦事公道,深受人們的愛戴、稱讚 ,在比干手下做買賣者,公平交易,自古道:「無商不奸!」把比 干這位頭號童叟無欺的正派君子當作財神,當然是人人敬服的了。

另一位文財神傳說是發了大財的大富商,就是春秋時期越國的 范蠡。傳說范蠡足智多謀,在越王最落魄的時候,曾幫助越王打敗 吳王夫差成就了霸業,並且看出越王是「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 」的人,於是事成之後便逃出是非之地,傳說他浮海到了齊國,在 齊國經營農業和商業,發了大財。因他是在功名利祿場中「翻過筋 斗過來的」,所以他三次發財,三次都把所得錢財分散給窮朋友和 疏遠的親戚,把「金錢」二字看得很淡薄。最後他積了一筆大財在 陶邑定居,自號「陶朱公」;又有說他為改換名姓,想到自己是逃 出來的,故改姓「陶」(逃),自己曾任高官常穿紅袍,故名「朱 」,位在公爵而稱「陶朱公」。范蠡能發家致富又能散財,在人們 心目中是位難得的偶像,故此被奉為文財神。

(二)武財神

武財神的造型則是鐵冠、黑面濃鬚、手執鐵鞭、跨著黑虎,形 象威猛,周圍常畫有聚寶盆、大元寶、寶珠、珊瑚之類,以加強財 源輻輳之效果。

趙公明是道教中的神明,乃一虛構人物,但《三搜神大全》則 說他是秦時終南山人,得道後接替張天師永鎮龍虎山,守玄壇,故 受天帝封為「正一玄壇趙元帥」,又稱「黑虎玄壇」。關於其傳說 甚多:隋文帝時,趙公明等五位瘟神至人間降瘟,於是成為瘟神之 一;明代的趙公明又成為八部鬼師之一,專門向人間傳播「下痢」 ,後被張天師的龍虎神兵收服。在《封神演義》裏,趙公明又成了 峨嵋山的道仙,他武藝高強,並有黑虎、鐵鞭和百發百中的海珠、 縛龍索等法寶,後姜子牙按元始天尊旨意封神,趙公明被封為「金 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」之神,手下有招寶天尊蕭昇、納珍天導 曹寶、招財使者鄧九公、利市仙官姚少司四神,專司「迎祥納福, 追逃捕亡」,至此,趙公明方有了財神的模樣,不再像先前那樣渾 身充滿著邪氣、鬼氣和瘟氣。不過道教又將其與靈官馬元帥、關羽 、溫瓊合為四大天將,在建蘸祭典中常設四將神像,道士請神作法   時,也必請此四將,至今臺灣各地設立醮壇,必有四大天將(元帥 )紙製神像,趙公明元帥即製成騎虎執鞭樣式。

此外民間還以關公為財神,但關公是一位「全能」的神明,財神只 不過是功能之一。